物料平衡即是指單位時間內產品或物料的理論產量和用量之間的比較,可允許有正常的偏差。砂漿生產線的物料平衡計算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內(通常為1d),各原料的消耗定額(由理論消耗量和生產損失組成)與砂漿產量相匹配。在生產線設計中的具體體現為:原料儲存容量、原料制備供應量、成品的儲量等是否與設計產能所匹配。隨著這么多年推廣及應用,干混砂漿,特別是普通砂漿在國內逐漸被人們所熟知并認可,這喚醒了巨大的市場需求。隨之而來的就是砂漿工廠數量及產量的激增。這就把物料平衡這一問題提到了臺面上。因為在小產量(20t/h以下)的普通砂漿生產線中,這其中也包括高產能低產量的生產線,物料平衡問題常常被忽略。前者因為產量小,對原料的供應儲存及成品的儲存很容易滿足;后者因為設計產能大二實際供應量小,各物料供應及儲存的問題不會凸顯。但是當如今市場對砂漿的需求增大,砂漿生產線的設計產能增大,市場需求量需求生產線按照設計產能滿負荷運轉時,物料平衡的不合理(尤其是物料供應量小于產量)就會造成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損失。而在生產線設計時如何才能滿足物料平衡?這需要綜合前期投入、生產調配以及未來規劃等很多因素加以分析。
實例分析
設計時產100t/h普通砂漿生產線,配套砂制備處理系統,配套散裝成品倉。
一、粉料儲備
雖然料倉的大小容量容易達到但是設施的投資成本也會增加,對設備的總體布局也有影響。在設置粉料倉時需要考慮該生產線生產各類砂漿的比例,以及該項目所在地的水泥、粉煤灰等供應狀況,做到設備投入的最高性價比(也就是利用率)。很顯然水泥等供應頻率為0.5天/次或1天/次以及生產的主要產品是地面砂漿還是砌筑抹面砂漿對原料粉倉的設置影響是很大的。如果該生產線一天16小時全部生產地面砂漿,那么水泥的消耗量約600~800t,而如果是全部生產砌筑或抹灰砂漿的水泥消耗量約200~500t。